财报解读 | 中芯国际“吃补”规模超净利润 祭80亿元七年布局如何破5纳米之惑

(图片来源:中芯国际官网)

一级市场财报解读,关注发行进程

经过30多年发展,晶圆代工市场已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而在极高的资本壁垒和技术壁垒双重作用下,全球晶圆代工行业已经形成寡头垄断格局。2018年,行业龙头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积电”)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59%。

而作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国际”)的回A之路如同按下了“快进键”,从上交所正式受理至注册生效,用时仅仅一个月。而在这“光速”获批且注册的背后,拥有全球6%市场占有率的中芯国际将如何进行资本市场的博弈?

反观其身后,近年来,其毛利率走低且低于同行均值,2019年营收更是陷入负增长。此番上市,中芯国际拟募集200亿元,主投扩充产能及“补血”,在其长短期借款高企的背后,其账上还趴着超300亿元。除此之外,中芯国际享受的政府补助远超净利润,而行业技术的迭代革新之下,近年来其研发投入远超同期净利润。

 

一、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股权分散

此番上市,中芯国际合作的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机构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截至2020年5月31日,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大唐控股(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5.77%,第二大股东鑫芯(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4.62%,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为69.61%,且其他股东中不存在单一持股超过5%的股东。此外,中芯国际并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对此,中芯国际表示,其股权相对分散,使得公司未来有可能成为被收购对象,进而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可能会给其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等带来一定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芯国际共有37家控股子公司,其中境内子公司17家,境外子公司20家。其中,共有21家公司净利润为负,处于亏损转态。

而观其董监高的情况,中芯国际共有董事14名,其中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名;高级管理人员共有4名;核心技术人员共有5名;并未设置监事及监事会。

周子学,博士学位,现任中芯国际董事长兼执行董事,同时担任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曾先后任职于国营东光电工厂、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

梁孟松,博士学位,拥有逾450项专利,现任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同时担任电机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曾任台积电资深研发处长等。

高永岗,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历任中芯国际非执行董事、战略规划执行副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联席公司秘书;曾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总会计师、大唐电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二、28纳米制程产品毛利率告负,最先进制程为14纳米

据招股书,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4月3日,主要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

其中,中芯国际为客户提供包括0.25/0.35微米、0.15/0.18微米、0.11/0.13微米、90纳米、55/65纳米、40/45纳米、28纳米及14纳米在内的多种技术节点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

2017-2019年,中芯国际55/65纳米产品占比分别为20.65%、22.34%、27.3%;0.15/0.18微米产品占比分别为35.46%、38.56%、38.55%。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2018-2019年,全球28纳米制程市场出现产能过剩,且中芯国际28纳米制程相关的产线仍面临较高的折旧压力,因此报告期内,中芯国际28纳米产品毛利率为负。

且集成电路晶圆代工是中芯国际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2019年,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合计收入分别为201.29亿元、201.28亿元、199.94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94%、89.3%及93.12%。

同期,除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之外的其他主营业务收入合计分别为8.52亿元、24.13亿元及14.76亿元,占比分别为4.06%、10.7%及6.88%,主要系中芯国际为客户提供光掩模制造、凸块加工及测试等配套服务实现的收入。

从销售区域来看,中芯国际的来自美国地区的收入占比逐年下降。

2017-2019年,中芯国际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99.16亿元、133.18亿元、127.52亿元,占比分别为47.26%、59.09%、59.39%;来自于美国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0.01%、31.61%及26.36%;来自于其他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2.73%、9.3%及14.25%。

 

三、全球市场占有率6%,上游原材料及核心设备集中购自境外

据招股书,中芯国际所处的行业为半导体行业,细分为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行业。

招股书显示,根据公开信息整理,行业龙头分别于2015年、2016年及2018年实现了16纳米、10纳米及7纳米制程的量产,中芯国际14纳米制程的量产时间为2019年;根据IC Insights统计,2018年度行业龙头台积电占全球纯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的59%,中芯国际占6%,全球排名第四。

同时,中芯国际也坦诚,晶圆代工市场竞争激烈,其与行业龙头相比技术差距较大、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如果其无法及时开发和引进最新的制造工艺技术,或推出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工艺平台,将削弱中芯国际的竞争优势,并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而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行业上游为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境外。

据招股书,该行业对原材料和设备有较高要求,部分重要原材料及核心设备在全球范围内的合格供应商数量较少,大多来自中国境外。

另一方面,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产品及服务覆盖了包括消费电子、信息通讯、计算机、汽车及工业在内的多个重要经济领域。

2017-2019年,中芯国际应用于通讯产品领域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92.91亿元元、92.87亿元、98.11亿元,占比分别为44.28%、41.2%、45.7%;应用于消费品领域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8.37亿元、77.54亿元、73.61亿元,占比分别为37.35%、34.4%、34.29%。

 

四、毛利率走低,政府补助超出净利润

2019年,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陷入负增长。

据招股书,2017-2019年,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3.9亿元、230.17亿元、220.18亿元,2018-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7.61%和-4.34%;同期,中芯国际净利润分别为 12.45亿元、7.47亿元、17.94亿元,2018-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39.98%、140.04%。

2017-2019年,中芯国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7.79亿元、52.1亿元、81.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芯国际的综合毛利率走低,且低于同行业均值。

2017-2019年,中芯国际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4.76%、23.02%、20.83%。

同期,中芯国际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台积电、联华电子、华虹半导体、高塔半导体、华润微的综合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28.99%、28.9%、26.43%,高于中芯国际的综合毛利率。

此外,中芯国际享受的政府补助超出净利润。

2017-2108年,中芯国际享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0.24亿元、11.07亿元、20.39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82.23%、148.09%、113.69%。

与此同时,中芯国际的研发费用远超净利润。

2017-2019年,中芯国际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5.76亿元、44.71亿元、47.44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72%、19.42%、21.55%,且占同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87.24%、598.29%、264.5%。

 

五、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均超四成,客户集中度高企

近年来,中芯国际对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均超过40%,客户集中度高企。

2017-2019年,中芯国际向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分别为107.9亿元、104.07亿元、95.14亿元;占当期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0.45%、45.22%及43.21%。

据招股书,随着产品结构日趋多元化,中芯国际的客户集中度在报告期内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虽然中芯国际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产品质量、产能支持、服务响应等优势,与主要客户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但是如果未来主要客户的生产经营发生重大问题,将对其业绩稳定性和持续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供应商方面,中芯国际生产经营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硅片、化学品、光阻、气体、靶材、研磨材料等和机器设备。

2017-2019年,中新国际对前五大原材料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6.98亿元、19.8亿元、23.3亿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9.42%、42.87%、46.57%。

 

六、台积电5纳米制程去年试产,中芯国际七年建设14 纳米及以下工艺产线

此番上市,中芯国际拟募集资金200亿元,计划分别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12英寸芯片SN1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额80亿元,用于满足建设1条月产能3.5万片的12英寸生产线项目的部分资金需求,生产技术水平提升至14纳米及以下。该项目的实施主体为中芯国际子公司中芯南方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建设期为7年。

同时,中芯国际表示,上述项目达产后将会贡献额外的先进制程收入,但同时带来较高的折旧成本压力。随着14纳米及下一代制程的产线投产、扩产,公司一定时期内会面临较大的折旧压力,该部分业务毛利率可能会低于平均水平,存在经济效益不达预期,甚至产生较大额度亏损的风险。

众所周知,在集成电路晶圆代工领域,关键技术节点的量产能力是衡量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中芯国际的技术制程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据招股书,中芯国际可比公司台积电于2015年实现16纳米制程晶圆代工的量产,格罗方德于2015 年实现14纳米制程晶圆代工的量产,联华电子于2017年实现 14 纳米制程晶圆代工的量产。2019年,中芯国际14 纳米制程晶圆代工业务开始量产。而对比行业龙头,早在2018年,台积电7纳米制程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业务开始量产。

(图片来源:台积电官网)

需要关注的是,此前,台积电在官网表示,其5纳米制程已于2019年3月进入试产阶段,并预计于2020年开始量产。且台积电官网2020年6月12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恩智浦新一代高效能汽车平台采用5奈米制程。

而中芯国际最新版招股书的签署日期为2020年6月22日。

(图片来源:台积电官网)

此外,据招股书,中芯国际拟使用募集资金8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降低中芯国际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杠杆、优化资本结构,满足其经营发展对营运资金的需求。

在其募资“补血”的背后,中芯国际账上还“趴着”超300亿元。

2017-2019年,中芯国际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3.58%、38.18%、37.94%,逐年走低。

同期,中芯国际的货币资金分别为179.16亿元、301.12亿元、372.6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120.12亿元、123.29亿元、156.28亿元。

而2017-2019年,中芯国际的长期借款分别为113.65亿元、123.97亿元、139.88亿元;短期借款分别为20.19亿元、13.2亿元、6.9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2.51亿元、76.34亿元、84.94亿元。

对此,中芯国际表示需逐步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短期负债比重,以减轻短期偿债压力。其使用部分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有利于降低财务杠杆,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