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研》沪深金融组 杨冰/作者 苏果 洪力/编审
年初以来,新冠肺炎席卷海内外,导致全球资本市场笼罩在阴暗下,美国、欧洲及日本等海外主要资本市场均剧烈震荡,使得诸多出海的QDII基金也不幸“翻船”。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旗下QDII基金年内业绩也难以与大行情抗争,除去2只无法查询净值的产品外,该公司13只QDII基金中,年内11只QDII基金亏损,占比约85%。
今年,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旗下原基金经理还卷入“老鼠仓”丑闻,徒增“外来和尚也难念经”的烦恼。而近期上投摩根基金正面临控股权易主变数,摩根大通欲通过旗下资管公司摩根资管全资控股上投摩根基金,对于规模发展似乎陷入瓶颈的上投摩根基金来说,未来仍是未知之数。
一、上投摩根年内11只QDII基金亏损,4只QDII化身“1毛基”
春节过后,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市场迅速扩散,全球资本市场笼罩在阴暗下,尤其是权益资产更是打开了加速下跌通道,无论是欧美市场还是亚洲市场都迎来大幅调整,美股今年以来已先后发生4次熔断事件,最大跌幅接近40%。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诸多出海的QDII基金也不幸“翻船”。尤其是主要投资美股的QDII基金更是遭遇重创,不少投资于标普500指数成份股的QDII基金以及投资于美股房地产指数的QDII基金年内亏损均超过20%。
作为老牌基金公司的上投摩根基金,近年来也较为注重QDII基金的发行运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上投摩根基金共有15只QDII基金,规模合计56.75亿元。但在海外市场的剧烈震荡下,该公司的QDII基金年内业绩也难以与大行情抗争,年内11只录得亏损。
总体来看,上投摩根基金出海的QDII基金表现出明显两极分化。
一方面,在疫情爆发下,口罩、药品、呼吸机等“抗疫战疫”用品成为稀缺物资,医药板块顺势而起,成为为数不多股价上涨的板块之一。受益于医药板块的崛起,上投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成为上投摩根基金旗下净值表现最佳的基金,截至5月25日,其年内涨幅高达45.36%。
另一方面,除去2只无法查询净值数据的产品后,上投摩根基金13只QDII基金中,年内11只QDII基金亏损,占比约85%。截至最新日期,施虓文管理的3只QDII基金跌幅超过26%,张军管理的多只基金中有2只跌幅也超过17%。
并且,在业绩频频下跌之下,上述基金的净值也遭遇重创。截至最新日期,11只亏损QDII基金中仅1只基金累计单位净值仍在1元以上,其中4只基金已变身“1毛基”,累计单位净值不足2毛钱,分别是上投摩根富时REITS美元现钞、上投摩根富时REITS美元现汇、上投摩根全球多元配置(美元现钞)、上投摩根全球多元配置(美元现汇)。
一季报揭开了这些基金业绩亏损的原因,以施虓文管理的上投富时发达市场REITs(005613)、上投富时发达市场REITs美钞(005614)、上投富时发达市场REITs美汇(005615)为例,这3只基金的跟踪标的都是富时EPRA/NAREIT发达市场指数,截至最新的净值截止日,3只基金跌幅分别为26.12%、27.33%、27.33%。
一季报显示,这3只基金的重仓股主要集中投资于美股房地产,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安博、数字房地产、大众仓储信托、公平住屋、艾芙隆海湾、Wellt、领展房产基金、西蒙地产、亚历山大房、Realt。
一季度全球REITs资产大幅波动,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2月下旬,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欧美股市波动加大,此时资金从高Beta板块流出,进入价值类资产,REITs回撤尚小于股票。进入3月后,疫情逐步呈现失控状态,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各类资产均出现抛售潮,REITs的下跌幅度也超过股票资产,其中酒店、零售板块跌幅尤甚。本次疫情导致的市场危机与以往的危机有所不同,防疫隔离及停工导致商业、工业、办公类REITs的盈利预期快速下调,可以说短期内REITs资产遭受了情绪面和基本面的双杀,使其短期波动大于股票。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目前美欧疫情尚未见到拐点,经济回稳的预期时点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施虓文在一季报中表示短期内仍需对欧美的风险资产保持谨慎,但这3只基金接下来的业绩表现仍令人担忧。
施虓文2012年7月起加入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助理研究员做起,可以说是上投摩根基金“嫡系”,在研究部担任研究员期间,施虓文主要承担量化支持方面的工作。
自2017年1月起,施虓文开始担任基金经理,至今管理过的基金超过15只,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3.08%。
二、上投摩根即将易主?摩根大通欲全资控股上投摩根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由上海信托和摩根资管合资组建,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内领先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
不过,坊间一直有关于外资行摩根大通欲通过旗下资管公司摩根资管全资持有上投摩根基金的传闻。而自4月1日起,我国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这一传闻落地。
4月3日,摩根资管在其官网宣布,与上海信托初步达成共识,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至100%。
上海信托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旗下控股公司(简称:浦发银行)的控股子公司,浦发银行也于4月3日发布公告称,上海信托已收到摩根资管的通知,拟收购上海信托持有的上投摩根剩余股份。
对于本次收购上投摩根计划,摩根资管方面在其官方微信号中透露,目前公司已就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股权至100%一事与上海信托初步达成一项商业共识。摩根资管表示,期望与上海信托紧密协作,推进完成100%股权收购所需流程,包括寻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批准。摩根资管需要在交易结束前完成尽职调查工作。
5月9日,上海信托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预披露,转让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权。
此前,摩根大通就已对上投摩根基金的股份与话语权展露出兴趣。去年8月,摩根资管已成功竞拍了上海信托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的上投摩根基金2%股权,以期以51%的股权控股上投摩根基金,目前这2%的股权交易尚未完成。
并且,在股权竞拍前夕,上投摩根基金已提前迎来了“摩根系”总经理王大智,上任日期为2019年5月31日。资料显示,王大智自2017年起出任摩根投信董事长及台湾区负责人,负责台湾区业务及营运策略发展和管理。
如今,摩根资管与上海信托已就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股权至100%一事达成共识,上投摩根基金或成为首家外资独资公募。
但对于上投摩根基金来说,这一股权转让事项是否能顺利推进还是未知数,而外资控股是否会导致公司的运作方向发生较大变化就更无法预料了。
三、规模发展陷入瓶颈期,旗下基金经理因“老鼠仓”案件获刑
近年来,上投摩根基金的规模发展似乎陷入瓶颈。
2014年,上投摩根基金总管理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2017年受益于蓝筹行情带动其规模曾一度发展至1,500亿元左右,成为上投摩根基金成立以来的巅峰时段。但此后至今,上投摩根基金的规模发展不再顺利,隐有退步迹象,2018年在股市普跌影响下,该公司规模甚至未能站稳千亿宝座,好在到年底时规模再次回升。2019年继续攀升至1,294.85亿元。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基金资产合计1,233.20亿元,在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6位。并且,该公司的规模过多地依赖货币型基金,货基规模高达756.03亿元,占比超六成。若剔除货币型基金后,上投摩根基金的非货基规模仅有477.17亿元,在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7位。
今年初,上投摩根基金旗下原基金经理还卷入“老鼠仓”丑闻。1月8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了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份刑事判决书——“吴文哲等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一审案件一审刑事判决书”。
根据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指控:2015年1月9日至2017年1月15日,吴文哲先后担任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XX成长先锋基金”、“XX卓越制造基金”基金经理。期间,吴文哲为保持并发展与侯宇洁的恋爱关系,向侯宇洁透露其职务获取的上述基金交易股票的未公开信息,由侯宇洁使用实际控制的“王某”证券账户(系侯宇洁母亲账户),先于、同期于或晚于吴文哲管理的上述基金买入或卖出相同股票52只,交易金额人民币4,377.73万元,合计亏损157.19万元。
而据吴文哲供述:他在XX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经理期间,XX成长先锋基金由他个人决策下单,XX卓越制造基金由他和另一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他有下单决策权,能实时看到基金下单持仓情况。吴文哲称他有意追求侯宇洁,在和侯宇洁的交往过程中,他有谈过自己对股市板块及大盘的分析,并操作过侯宇洁的股票账户。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吴文哲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从业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交易信息,违反规定,帮助侯宇洁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股票交易活动,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吴文哲、侯宇洁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通过查询资料不难确定,上述“老鼠仓”所涉及的基金公司正是上投摩根基金,吴文哲于2015年1月9日至2017年1月16日期间管理上投摩根成长先锋,任职回报-23.28%;2015年4月14日至2017年1月6日期间,吴文哲、许俊哲共同管理上投摩根卓越制造,吴文哲任职回报-34.00%。
免责声明:
本机构撰写的报告,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分享和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