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科技:募投项目数据也“摇摆” 大客户“异象”丛生存隐忧

Photo by thommas68 on Pixabay

《金证研》沪深资本组 无涯/作者 映蔚 唐里 洪力/编审

2019年5月10日,山东泰和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和科技”)入围2019年“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将被打造为具有示范效应的制造业高端品牌企业。

反观其披着的“光环”背后,泰和科技却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募投项目数据“打架”,涉嫌信披违规;其数个大客户“异象”丛生,合作多年客户“不干了”,“接替者”存供销一体;甚至其昔日关联方“角色转换”,跃升为大客户。与此同时,纠纷不断,客户质量存隐忧,或是泰和科技亟需直面的问题。

 

一、募投项目数据“打架”,工程进度左右“摇摆”

继2017年因审核被取消而“中止”上市之路后,2018年,泰和科技“整装”待发。

据证监会公开信息,泰和科技曾五次更新招股书,更新时间分别为2015年11月30日(以下简称“2015年版招股书”)、2017年9月4日(以下简称“2017年版招股书”)、2018年9月3日、2018年12月19日(以下简称“2018年版招股书”)、2019年10月21日(以下简称“招股书”)。

据招股书,本次泰和科技拟募集资金8.44亿元,分别投入年产28万吨水处理剂项目(以下简称“水处理剂项目”)、水处理剂系列产品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水处理剂项目投资总额为4.44亿元,其中拟用募集资金3.92亿元,实施周期为36个月,完全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净利润3.67亿元。

然而,据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泰和科技年产28万吨水处理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处理剂项目分为三期进行建设,建设总工期却仅为22个月;且该项目投产后,将平均年实现利润总额高达9.14亿元。

凑巧的是,出现数据“打架”的情况并不止一处。

据2017年版招股书,截至2017年6月30日,泰和科技水处理剂项目的已投入资金4,248.64万元。据2018年版招股书,截至2018年6月30日,水处理剂项目的已投入资金却为2,229.08万元。

然而,据招股书,截至2019年6月30日,泰和科技水处理剂项目的已投入资金,又“摇身一变”为4,264.95万元,令人费解。

上述三个版本招股书披露的水处理剂项目已投入资金,或疑窦丛生。

据招股书,水处理剂项目中的子项目“8万吨HEDP项目”,已于2017年10月建成并投产。

据枣庄市市中区政府披露的《泰和科技年产8万吨HEDP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HEDP建设项目实际于2016年8月开工,2017年5月已经试生产,而实际总投资额为1.25亿元。

此外,据招股书,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泰和科技的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分别为6,479.93万元、6,413.89万元、12,709.1万元、17,816.87万元。而在建工程2017年较2016年减少了1,762.8万元,主要系8万吨HEDP项目建设及转入固定资产所致。

也就是说,作为水处理剂项目的子项目,8万吨HEDP建设项目已于2017年10月完工、转入固定资产并投产,其实际投资额1.25亿元,或理应计入水处理剂项目的已投资金额才对。而在同一份招股书中,对于水处理剂项目的已投入金额,泰和科技却仅披露了4,264.95万元,令人匪夷所思。

除此之外,据枣庄市市中区广播影视总台于2018年8月17日发布对泰和科技安全总监丁志波采访的节目,泰和科技的28万吨水处理剂及绿色螯合剂系列产品项目,总投资7.7亿元。其中,水处理项目总投资4.4亿元,一期8万吨HEDP建设项目已建成投产,二期项目主体工程也已完成,三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无独有偶,据枣庄市公开信息,截至2019年1月2日,泰和科技投资建设的年产28万吨水处理剂及绿色螯合剂系列产品项目,计划投资7.7亿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以上,28万吨一期已投产,二期聚合物车间、晶体二车间已完工。而其中的水处理剂项目,或同样早已完成工程量的90%以上。

然而据招股书,截至2019年6月30日,水处理剂项目的已投入金额为4,264.95万元,即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仅为9.61%。

也就是说,早前泰和科技的安全总监透露,该项目一期已完成、二期主体工程也已完成,而三期正在进行。而招股书披露的水处理剂项目已投入资金占比却不到10%,披露的工程进度是否具备真实性?不得而知。

募投项目披露信息多处矛盾,让人“摸不着头脑”,而泰和科技的大客户情况,也同样值得关注。

 

二、合作多年客户“不干了”,“接替者”存供销一体

事实上,泰和科技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其看似“和谐”的客户名单,却“异象”丛生。

据招股书及2018年版招股书,2015-2017年,江海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海环保”)均系泰和科技内销第一大客户,泰和科技对江海环保的销售额分别为2,202.53万元、3,597.05万元、5,788.3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4%、4.01%、5.18%。

而2018年,江海环保突然从泰和科技内销前十大客户榜单“消失”。

据招股书,2018年上半年,泰和科技声称,江海环保进行了业务调整,将其有机磷单体生产线出售,自此不再经营有机磷单体业务。由此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江海环保向泰和科技采购产品数量分别为746.32吨、230.05吨,分别仅占其2017年向泰和科技采购总量6.8%、1.85%。这意味着,曾连续三年“入围”内销第一大客户的江海环保,此番业务调整,对于泰和科技营业收入的影响几何?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继江海环保不再系泰和科技的内销第一大客户后,“接替”的内销第一大客户或存供销一体之嫌。

据招股书,2018年,河北隆科水处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隆科”)系泰和科技的内销第一大客户,当期泰和科技对其销售额为4,318.1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47%。且2015-2017年,河北隆科分别是泰和科技内销的第七大客户、第二大客户、第五大客户,泰和科技对其销售额分别为849.92万元、1,330.59万元、1,24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0.94%、1.48%、1.11%。

需要指出的是,河北隆科的身份并“不简单”,其曾为泰和科技的前五大供应商之一。据2015年版招股书,2012-2013年,河北隆科分别为泰和科技的第四大供应商、第三大供应商,泰和科技对其采购额分别为1,786.49万元、1,746.53万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3%、3.88%。

值得一提的是,据招股书,2016-2018年,河北隆科在系泰和科技内销前十大客户的同时,仍向泰和科技进行采购,存在“供销一体”之嫌。而具备“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的双重身份的情形,除了河北隆科,还有其他8家公司。

 

三、昔日关联方“角色转换”,跃升为大客户

与此同时,昔日关联方如今却“角色转换”,亦系泰和科技的客户之一。

据招股书及2015年版招股书,青岛市益诺泰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诺泰和”),由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程终发、第十大股东周蕾于2008年8月设立。

2012年3月16日,为避免与泰和科技的子公司山东泰和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构成同业竞争及减少关联交易,程终发将其持有益诺泰和的80%股份转让给丁伟群,周蕾将其持有益诺泰和的20%股份转让给于婕。

股权被转让后,益诺泰和摆脱了泰和科技关联方的“尴尬”身份。

据招股书、2015年版及2018年版招股书,2012-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泰和科技对益诺泰和的销售额分别为721.5万元、89.83万元、118.42万元、435.89万元、656.9万元、462.79万元、654.88万元、182.38万元。而2012年,即股权转让的同年,益诺泰和“一跃”成为泰和科技内销第二大客户;而2016年,益诺泰和也系泰和科技内销第七大客户。

 

四、纠纷不断,客户质量存隐忧

问题远未结束,泰和科技的客户质量或存隐忧。

据2018年版招股书,2015年,江苏琦衡农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琦衡农化”)系泰和科技内销第二大客户,泰和科技对其销售额为1,328.85万元。

而2015年,泰和科技对琦衡农化的应收账款为293.77万元,系泰和科技当期第二大应收账款客户,截至2016年9月,琦衡农化才全部回款。

据(2016)鲁0402民初2093号文件,泰和科技曾因买卖合同纠纷,对琦衡农化提出诉讼,后于2016年7月4日又提出撤诉。

除此之外,另一应收账款客户同样不让人“省心”。

据招股书,2017-2018年,南通鑫乾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乾化工”)均系泰和科技的内销第二大客户,泰和科技对其销售金额分别为1,920.48万元、2,749.1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2%、2.21%。

而《金证研》沪深资本组还发现,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信息显示,鑫乾化工与和琦衡农化,双方的法人及总经理或均为同一个人,陈华国。

据招股书,2017-2018年,鑫乾化工分别系泰和科技的第五、第一大应收账款客户,泰和科技对鑫乾化工的应收账款分别为413.82万元、1,636.81万元,均在期后6个月回款完毕。而2019年上半年,泰和科技对鑫乾化工的应收账款为952.68万元,系当期第一大应收账款客户,截至2019年7月10日,期后回款为0万元。

令人吃惊的是,鑫乾化工与琦衡农化的回款风险或高企。

据(2019)鲁0402财保45号文件,泰和科技因买卖合同纠纷,于2019年1月25日向法院申请,要求对乾鑫化工及琦衡农化的财产进行财产保全,乾鑫化工及琦衡农化被法院判定冻结存款1,900万元,冻结期限为一年,令人唏嘘不已。

募投项目数据“打架”,已投入资金涉嫌信披违规,大客户“异象”丛生且质量堪忧,而上述问题或是“冰山一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