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22只基金资产规模低于清盘红线 科创板基金经理“白板”遭质疑

Photo by Gabriel on Unsplash

《金证研》沪深金融组 艾茉/作者 洪力/编审

今年已经“20岁”的嘉实基金,尽管规模高达4600亿元,排名公募基金规模前10之内,但如果细看其基金类型,固收产品依然占到了其中的66%。更严重的问题是,与四年前相比,其权益产品的规模增速远远低于固收产品,其中股票基金规模增速仅比2015年增加了26%,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更是缩水了33%。

与权益规模缩水密不可分的,自然是基金业绩表现,但从累计的收益率看,嘉实旗下则有两成基金依然亏损,且以权益基金为主。在这些亏损的基金中更不乏有部门负责人或总监级人物的身影,比如张自力、张淼,但这些投研高管在管理多年以后却始终无法令投资者满意。而嘉实基金最新的科创板基金经理,由于“白板”式投资经历,更是迎来业内外一片质疑。

 

四年来 嘉实基金权益规模下降明显

成立于1999年的嘉实基金在公募基金业可谓是元老级公司,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其规模也一直位居行业前列。2005年,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参股嘉实基金,使其成为合资基金公司的一员,在国内资管行业高速发展和国内投资理念国际化的同时,学习外资的模式与经验更让国内基金公司受益匪浅。

然而,和过去几年相比,虽然嘉实基金的规模依然位居行业前十,但固收与权益的占比却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嘉实基金的管理规模达到4600亿元,但固收产品的规模占到了66%,相比此前几年,权益产品与固收产品的一降一升更值得关注。

比如在2015年时,其固收产品规模仅占总规模的47%,固收与权益可谓是“并肩前行”。2016年,固收产品占比升至50.35%、2017年,固收规模出现下降,占到了44%,或许是因为当时股票市场牛气冲天,但紧接着,固收产品占比就在2018年猛增到了66%,并维持至今。

从分水岭2018年来看,其股票和混合基金规模从前一年的669.9亿元、1220.52亿元,下降到当时的607.53亿元、685.24亿元。而债券基金规模却增长了将近两倍,货币基金增长也有55%。充分显示出,股票市场的波动对嘉实基金旗下的权益产品影响之强烈。

《金证研》沪深金融组还注意到,嘉实基金的权益产品业绩表现也确实不怎么样。比如从今年以来的业绩来看,嘉实旗下有18只基金的业绩就是亏损的,除了4只债券型基金以外,其余都是权益基金,而今年A股市场却是大涨的。在剩余的年内亏损基金中,即便是不计算指数基金,年内亏损的权益基金也有12只,而作为监管层大力宣传的养老型产品,也是嘉实基金刚刚成立的嘉实养老2040混合(FOF),却在今年的投资中业绩垫底,亏损了5.22%。

尽管嘉实养老2040混合目前为亏损,但客观的原因是,其成立是在3月份,仍处于建仓期的时候就不幸遇到了4月以来A股持续调整,投资者还是应该以更长远的目标去观察其未来的表现。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该基金的基金经理郑科能给投资者带来多大的信心,因为从简历看,其此前任职于券商研究员多年,之后在上海电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投资经理。2010年7月加入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任投资经理,2016年8月加入嘉实基金,担任FOF投资经理工作。

从行业整体情况看,不少养老基金的基金经理都没有公募基金的管理经验,让人无从对其过往业绩进行评价,但这些“新手”又大多有过保险公司的从业经历,只能期待他们能够靠险资的投资逻辑,在未来给投资者惊喜了。

抛开这些成立时间较短的基金,嘉实创新成长混合的成立时间已经是早在2016年了,但这只混合基金却仍然在今年股市行情向上的时候亏损了4%。一季度,当同类产品平均上涨达17%的时候,该基金却仅涨了1.6%,而这样的业绩就出自有着5年公募投资经历的基金经理刘美玲之手。

从2004年6月,刘美玲就加入嘉实基金,先后在研究部、投资部工作,并担任过研究部能源组组长、投资经理职务。她从去年10月份开始管理嘉实创新成长混合,不过今年一季报显示,其股票仓位仅有18.19%,债券仓位有19.42%,投资性资产合计也不到仓位的四成,这就难怪其业绩会如此落后了。就算从长期看,这谨慎的态度也并没有为其换来更好的业绩。

在嘉实基金任期期间,刘美玲共管理过5只基金,其中3只已经离任,但从过往的业绩还是能看到其颇为谨慎的风格。比如嘉实增长混合,从2016年开始管理到2017年11月,任职回报却是-4%,在2017年大牛市里涨幅仅有3.13%。嘉实企业变革股票,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亏损了11.4%。即便是2014年到2016年1月份,这种大多数时间都为牛市时,其管理的嘉实策略混合的涨幅也跑输同类均值。

 

两成基金至今仍为亏损  投研能力堪忧

在嘉实旗下的上百只基金中,以最新业绩看,仍然有两成的基金产品累计业绩亏损,股票型基金嘉实事件驱动是最悲催的。从2015年6月至今,亏损了31%。基金份额也从刚开始165亿份缩水到一季度的63.99亿份。可以想象,身在其中的投资者都是被严重套牢无法抽身的。

从事件驱动这个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由基金经理高度主动管理的产品。该基金的投资目标也显示,“将自上而下的宏观及行业投资决策模式与自下而上的微观投资决策模式统一于事件分析的投资决策框架之内”。基金经理认为,“在事件分析的投资决策框架内,事件性投资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捕获事件冲击所带来的超额收益。”

从嘉实事件驱动成立之后,张自力就一直负责管理该基金,前后也有两位基金经理与其共同管理过,其中,从今年1月份,张楠与其共同管理。张自力的从业经历显示,其此前在国外投资公司任职资深副总经理、研究部总监暨基金经理,2012年2月加入嘉实基金任董事总经理(MD)、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定量投资部负责人,管理公募产品的经验超过5年。

而张楠从2012年1月加入嘉实基金,从事投资模型研究和投资组合管理工作,管理经验仅有1年,显然张自力对嘉实事件驱动的投资更有话语权。但在过去几年里,该基金几乎年年亏损,为数不多的盈利是在2017年和今年内,在2017年时,其全年业绩仅增长了1.45%,今年初以来在A股大涨的情况下,业绩上涨了24%,这也是该基金历史业绩中最好的时候,张自力在对上市公司的事件驱动选择上的能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而作为量化部负责人,由其管理的嘉实中小企业量化活力混合、嘉实量化阿尔法混合两只基金也在任职期内亏损了22.2%和17.55%,这两只基金都于2018年9月20日更换了基金经理,如今,张自力已经不再负责这两只基金的管理。

无独有偶,身为研究部副总监的张淼,管理嘉实先进制造和嘉实稳健混合已经4年多,但任职回报也都跑输同类均值,并且前者亏损了24%。从管理时间看,张淼负责两只基金的时间都是在2015年上半年,经过几个月之后就进入到了熊市,而即便是其研究能力卓越也难逃A股普跌。

但在2017年股市大涨期间,其业绩仅上涨14.79%,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当年年报显示,其股票仓位在90%,但从各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看,却鲜有消费行业股票,仅在二三四季度出现了格力电器,而其重仓股则均以通讯、科技行业为主。

从全年重仓股的涨幅看,三安光电、中兴通讯、立讯精密都实现了较大涨幅,而其他前十大重仓股的涨幅就相对逊色了,让人不理解的是,一个以先进制造业为主题的基金,重仓股却始终配置了几只医药股,比如国药一致、山东药玻、华东医药,而前两只医药股的股价表现都不怎么样,就算是出于防范风险的目的,可当时医药股的股价并不稳定,这部分仓位拉低的基金整体业绩水平。

另外,在先进制造业中的传统龙头公司,比如潍柴动力、恒立液压等,该公司却并没有重仓持有,而这些公司在2017年大多涨幅巨大。

 

22只基金资产规模低于清盘红线 科创板基金经理遭质疑

虽然其总规模看似在持续增长,但《金证研》沪深金融组统计,从一季度的数据看,嘉实基金旗下仍有22只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低于五千万元清盘红线。如果除去货币基金和指数基金外,主动管理的产品有11只。

2015年11月份成立的嘉实新起点,如今的资产规模仅有六百万元左右,而在成立时的峰值曾达到了23亿元,对于规模如此大幅度的缩水,机构投资者是背后的主要原因。从投资者结构来看,该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有资产比例一直在90%以上,只有在2018年年底时,降到84.99%,很明显,这是一只机构定制基金。

顾名思义,机构定制基金就是为某机构特殊打造,由某一个或多个机构委托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产品。在机构的角度,如果是机构自己买卖股票等金融资产,则需要缴纳增值税,而通过公募基金公司买卖金融资产,则无效缴纳这部分税费,所以避税成为机构定制基金的主要动力。而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拉拢好机构客户,使自身规模有不小的增长,也可以收取不菲的管理费。根据业内人士透露,虽然对于机构定制基金,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收入要少很多,但薄利多销之后总额也十分可观,而且这部分钱本来就不是基金公司的,可以说几乎是无本买卖,基金公司何乐为不为呢。

《金证研》沪深金融组发现,在这些资产管理规模低于五千万元的基金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成立时,或者从成立至今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就非常大的,而自始至终都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基金仅有9只。

另外,在121只公布了2018年年底的投资者结构的基金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70%的占到了41只,而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这41只基金的资产规模共计为1395亿元,是121只基金总规模4281亿元的33%。

近期,科创板基金的推出成为行业瞩目的事件,而在首批7家基金公司中,担任嘉实旗下科创板基金的基金经理却遭遇质疑。

《金证研》沪深金融组了解,嘉实的这只嘉实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经理为王贵重,13岁考入北大、22岁拿到博士学位让其拥有“开挂”般的人生,但对于公募管理经验的缺失却是其最大的短板。

此前王贵重曾在知名私募基金公司重阳投资任TMT研究员,2015年加入嘉实基金任TMT研究员,目前担任科技组组长。但年仅27岁的小鲜肉究竟能否完成从行业研究到实战的转变还是个未知数,毕竟对于门槛更低、风险更高、波动更大的科创板来说,对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风控能力和市场行情节奏的把握都是很大的考验,而嘉实基金让一位新人担任如此重要的投资管理工作,究竟是大胆还是草率,只能让时间来检验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