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2%、50.7%和50.9%,较上月上升0.2、0.3和0.6个百分点。
1月经济状况基本符合预期,尽管制造业PMI仍处于收缩区间,但连续三个月回落后止跌为升,短期经济修复斜率出现企稳迹象,释放出2024年开年经济运行的积极信号。具体来看:
1月生产和订单均有所改善。其中生产改善幅度更大,订单修复较慢,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有所增加。1月PMI生产指数回升1.1个百分点至51.3,拉动制造业PMI上行0.3个百分点,是贡献最大的分项。企业生产和需求呈现出一定的同步扩张,但生产扩张的幅度要大于需求,这导致库存有所累积,价格承压。
需求有所改善,但仍偏弱。1月PMI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49,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回落到60%以下,其中,外需改善较为明显,内需基本持平前值。从行业层面来看,1月纺织服装、化工、汽车、医药、通用设备等景气度明显上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纤、农副食品加工、金属制品业等行业景气度较低。
非制造业PMI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至50.7。其中,服务业PMI环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50.1。从行业上看,受元旦假期和临近春节的影响,与居民出行消费相关的接触性服务业均有所改善,特别是航空和道路运输业景气度提升明显。建筑业PMI则较前值下行3个百分点至53.9,表现弱于季节性。这一方面受到春节放假、不利天气影响施工等季节性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可能与资金来源不畅有关。
展望后续,预计经济仍将向下有底,维持弱势复苏,节奏上持续存在波动与反复。这是因为,在当前库存累积,价格承压的情况下,预计包括消费复苏和地产修复在内的内生动能缓慢改善;同时,海外通胀下行较为顺利,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下降,全球产业链重构进程仍在推进,出口或维持平稳。后续可重点关注广义财政增量和居民消费的恢复状况。
免责声明:
本机构撰写的报告,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分享和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