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仪装备:产能数据与环评对垒 自称成立后研发的产品或“来自”关联方

《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 望山/作者 西洲 映蔚/风控

回溯历史,2016年,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仪集团”)为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努力在集成电路制造装备领域实现产业化,投资设立了北京京仪自动化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仪装备”)。短短七年,京仪装备迅速壮大,其截至2022年营收突破6亿元。

冲击科创板背后,京仪装备称所处行业人才竞争加剧,而其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均值,授权专利数量处行业末尾。此外,仪装备称先进制程产品系于其成立后形成,而蹊跷的是,其中具备代表性的同一型号产品,却在京仪装备成立之前被关联方官网列为主要产品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对比环评报告,京仪装备招股书披露的主要产品产能数据现“矛盾”,信披现疑云。

 

一、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均值,授权专利数量处行业末尾

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之一。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创新能力更是尤为重要。

此次上市,京仪装备的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均值,授权专利数量处行业末位,另一方面,京仪装备或面临下游集成电路降温的考验。

 

1.1 市场需求来自于客户扩产计划,下游行集成电路产量四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据签署日为2022年11月28日的京仪装备招股书(以下简称“2022年招股书”)及签署日为2023年7月26日的京仪装备招股书(以下简称“招股书”),2019-2022年,京仪装备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1亿元、3.49亿元、5.01亿元、6.64亿元。2020-2022年,京仪装备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51.02%、43.74%、32.38%。

2019-2022年,京仪装备的净利润分别为-0.29亿元、0.06亿元、0.59亿元、0.91亿元。2020-2022年,京仪装备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21.58%、828.81%、54.95%。

不难看出,2020年,京仪装备2020年“扭亏为盈”,其近三年营收增速均超30%。

而这背后,京仪装备或面临下游降温的考验。

据招股书,京仪装备主要从事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半导体专用设备市场的发展主要受下游半导体制造市场推动,该类设备的需求会随着晶圆厂产线建设加快和设备投资支出的增长而增长。

且京仪装备所处半导体专业设备行业,是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支撑性行业之一。集成电路在2021年全球半导体终端产品销售额占比超八成,为半导体终端主要产品,系半导体行业下游细分市场。

就集成电路产量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2022年,全国集成电路总产量分别为1,852.6亿块、2,018.22亿块、2,614.23亿块、3,594.35亿块、3,241.9亿块。2019-2022年,全国集成电路产量增速分别为8.94%、29.53%、37.49%、-9.81%。

显然,2022年,全国集成电路产量出现了负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据出具日为2023年5月25日的《关于北京京仪自动化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的回复(2022年年度财务数据更新版)》(以下简称“首轮问询回复”),京仪装备产品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下游客户扩产计划。

而2022年,在全国集成电路产量出现下滑的背景下,京仪装备未来的市场需求是否将受此影响?

除此之外,京仪装备的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均值。

 

1.2 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授权专利数量处于行业末位

据2022年招股书及招股书,2019-2022年,京仪装备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181.07万元、2,374.28万元、3,283.65万元、4,840.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4%、6.81%、6.55%、7.29%。

反观同行可比公司。据招股书,此次上市,京仪装备选择的境内可比公司分别为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公司”)、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源微”)、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海清科”)、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至纯科技”)、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剑环境”)。

据上述可比公司年度报告及上市招股说明书,2019-2022年,京仪装备上述可比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均值分别为16.59%、16.42%、16.39% 、14.25%。

不难看出,2019-2022年,京仪装备的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不仅如此,京仪装备的授权专利数量也不及同行。

据招股书,截至2023年4月30日,京仪装备已获得专利200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

据北方华创2019年年报,截至2019年末,北方华创已累计授权专利2,36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76项。

据中微公司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截至2022年12月,中微公司已获授权专利1,266项,其中发明专利1,097项。

据芯源微2022年年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芯源微共获得专利授权245项,其中发明专利171项。

据华海清科2022年年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海清科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269项,其中发明专利156项。

据至纯科技2022年年报,截至2022年末,至纯科技已授权专利416项,其中发明专利123项。

据盛剑环境2022年年报,截至2022年末,盛剑环境及子公司有效专利共270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

不难看出,京仪装备的授权专利数量处于行业末位,其中授权发明专利数量仅高于盛剑环境。

在授权专利数量“垫底”的背景下,京仪装备的研发人员占比亦不及其同行均值。

 

1.3 自称所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竞争加剧,而京仪装备研发人员占比不及同行均值

据招股书,技术人才是决定半导体设备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伴随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行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不断加剧。

可见,身处半导体设备行业的京仪装备要提升行业竞争力,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

据招股书,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仪装备的研发人员为86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20.05%。

据可比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北方华创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9.27%;中微公司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42.93%;芯源微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3.52%;华海清科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9.17%;至纯科技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5.29%;盛剑环境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06%。

经计算,2022年,京仪装备的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均值为26.54%。

可以看出,京仪装备的研发人员占比,相较于可比公司中亦不占优。身处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人员占比落后于同行均值。

简而言之,京仪装备的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在授权专利数量不敌可比公司的情况下,京仪装备的研发人员占比亦不占优。同时,京仪装备称其产品需求主要来自于下游客户的扩产计划,然而2022年全国集成电路产量增速告负或“降温”,未来京仪装备将如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二、自称先进制程产品研发于京仪装备成立后,而此前该产品“现身”关联方官网

真实、完整的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了解上市企业的重要“窗口”。

在被问及与北京京仪自动化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自动化院”)技术关联性时,京仪装备称先进制程产品系于其成立后形成,而其中具备代表性的同一型号产品,却在京仪装备成立出现于北京自动化院官网之中。

 

2.1 购买同一控制下企业北京自动化院的无形资产等,被问询与北京自动化院技术关联性

据首轮问询回复,京仪装备成立后购买北京自动化院原有的与京仪装备主营业务相关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包括半导体专用设备相关的非专利技术、4项专利技术。

需要指出的是,据招股书,北京自动化院为京仪集团下属研究院所,现已整体并入北京京仪仪器仪表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自动化院与北京京仪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京仪装备前身,以下简称“京仪有限”)为同受京仪集团控制下的主体。

上述情形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

据首轮问询回复,监管层要求京仪装备结合核心技术、主要产品研发过程、研发人员来源,说明京仪装备核心技术来源、与北京自动化院相关技术的具体关系,是否存在实质差异及具体体现,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是否存在侵权风险;京仪装备自身是否具备独立持续研发能力。

 

2.2 自称适用于先进制程的产品系京仪装备成立后研发,代表产品型号为Y-8055DC

对此,据首轮问询回复,京仪装备解释称,就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领域而言,“北京自动化院时期”处于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研发的初期,仅形成少数型号设备,初步掌握温控技术。京仪装备成立后已发展出Y系列、V系列等30多种型号产品,并形成3项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积累47项发明专利。

需要说明的是,北京自动化院所形成的少数型号设备主要用于成熟制程,京仪装备成立后研发型号设备主要用于先进制程。

据出具日为2023年6月13日的《关于北京京仪自动化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第二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以下简称“二轮问询回复”),对于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适用于成熟制程的代表性产品型号为Y-8010DC、Y-8020SC,研发时间为2016年前,系北京自动化院时期研发产品;适用于先进制程的代表性产品型号为Y-8050SC、Y-8055DC、V系列等,研发时间分布在2016-2022年期间。

需要指出的是,京仪装备成立于2016年6月30日。

也即是说,京仪装备披露称,用于先进制程的代表性产品,是在京仪装备成立后所研发。

此外,二轮问询回复称,京仪装备能够应用于先进制程的产品主要在京仪装备成立后2016年至今陆续研发。2016-2019年,京仪装备集中攻克单级压缩产品Chiller持续研究控制算法、节能算法和制冷系统,形成了Y-8050SC、Y-8055DC、Y-8060DC等型号。

简而言之,京仪装备认为其研发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北京自动化院时期”和京仪装备成立后时期,分界线即为京仪装备的成立时点。而京仪装备成立后产品主要用于先进制程,代表性产品型号包括Y-8050SC、Y-8055DC、Y-8060DC、V系列。

需要说明的是,Y-8055D型号产品对京仪装备贡献过亿元收入,重要性“不言而喻”。

 

2.3 2019-2022年,Y-8055DC型号贡献收入1.06亿元占同期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收入超10%

据二轮问询回复,京仪装备表示,Y-8055DC型号为其2019-2022年收入贡献较大的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期间贡献收入1.06亿元,占京仪装备同期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收入比例达到11.7%。

“蹊跷”的是,早在京仪装备成立前,Y-8050SC、Y-8055DC型号或已在北京自动化院官网列示。

 

2.4 在京仪装备成立前,Y-8055DC在内的两款型号已列示于北京自动化院官网

据Internet Archive回溯北京自动化院官网,截至2016年3月27日,在“产品广场”专栏列示着型号为Y-8050SC、Y-8055DC、Y-8020DC的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产品。

显然,上述官网信息是否意味着,Y-8050SC、Y-8055DC等型号产品或系属于北京自动化院的代表产品?

至此不难发现,京仪装备在二轮问询回复中称用于成熟制程的部分型号产品形成于北京自动化院时期,用于先进制程的部分型号产品形成于京仪装备成立后,其中,先进制代表产品之一Y-8055DC贡献逾亿元收入。然而,早在京仪装备成立前,北京自动化院官网却已列示用于先进制程的相关型号产品。

问题仍在继续。

 

2.5 成立于2016年,京仪装备2019年参展却自称系参展的第10年

据北京自动化院官网于2019年3月23日发布的的名为“10年SEMICON之路,京仪装备亮相SEMICON China 2019”内容公开信息,2019年是京仪装备参加半导体产业盛会SEMICON China的第10年,SEMICON China见证了京仪装备的发展与成长。

但2019年距京仪装备成立仅3年时间,则上述十年所指代的主体指的是谁?

据Iternet Archive回溯北京自动化院官网于2009年4月23日发布的“我院高三室200mm半导体晶圆检测设备成功参加SEMI 2009年展会”内容,一年一度的半导体国际展览(SEMI2009)于2009年3月17至19日在上海举办,北京自动化院自主研发的200mm(8英寸)晶圆检测设备首次参展

可见,2009年是北京自动化院首次参展,以及2019年是京仪装备参展第十年,个中是否为巧合?

可见,面对监管层的问询,京仪装备称与北京自动化院存在区别,北京自动化院所形成的少数型号设备主要用于成熟制程,京仪装备成立后研发型号设备主要用于先进制程。而为京仪装备贡献逾亿元收入的Y-8055DC型号产品,却出现京仪装备成立前被展示在北京自动化院的官网中的异象。此外,京仪装备2019年参展却自称系参展的第10年背后,或曾未与北京自动化院作出区分。至此,京仪装备的独立研发能力或遭拷问。

 

三、主要产品产能数据与环评报告“打架”,信息披露现疑云

一般而言,企业常常需要通过扩充产能的方式来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但扩产产能需考虑未来市场容量、产品销售趋势、产能消化能力等。

此番上市背后,环评披露,截至2022年末,京仪装备子公司的半导体专业温控装置总产能已达到1,800台,高于招股书披露京仪装备总产能数据。

 

3.1 2019-2022年,主营业务半导体专用设备中两大产品“贡献”超八成收入

据2022年招股书及招股书,2019-2022年,京仪装备半导体专用设备的收入分别为1.88亿元、3亿元、4.35亿元、5.6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1.21%、86.09%、86.77%、86.23%。

其中,2019-2022年,京仪装备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的收入分别为1.5亿元、1.92亿元、2.5亿元、3.17亿元,占半导体专用设备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4.97%、54.99%、49.88%、48.53%;半导体专用工艺废气处理设备的收入分别为0.36亿元、1.05亿元、1.84亿元、2.27亿元,占半导体专用设备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53%、30.05%、36.73%、34.76%。

可见,报告期内,京仪装备的主营业务,超八成由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及半导体专用工艺废气处理设备两大产品“贡献”。

然而,京仪装备半导体专用设备的产能数据,或现“不同版本”。

 

3.2 子公司安徽京仪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产能利用率超100%,拟募资扩产

据招股书,本次上市,京仪装备拟募资9.06亿元,用于“集成电路制造专用高精密控制装备研发生产(安徽)基地”项目(以下简称“安徽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安徽基地项目拟投入募资额5.06亿元,建设内容为建设集成电路制造专用高精密控制装备研发生产(安徽)基地,实施主体为京仪装备全资子公司安徽京仪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京仪”)。

据首轮问询回复,安徽基地项目建成后,京仪装备安徽制造基地可实现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半导体专用工艺废气处理设备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并同步新增研发中心及研发办公楼,全面提升京仪装备的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服务能力,预计项目达产后年能分别为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1,150台/年、半导体专用工艺废气处理设备680台/年。

具体来看京仪装备合并范围内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情况。

据首轮问询回复,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仪装备的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的产能1,233台,产量为1,244台,产能利用率为100.89%;子公司安徽京仪的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的产能为1,167台,产量为1,241台,产量利用率为106.34%。

同期,半导体专用工艺废气处理设备的产能为650台,产量为666台,产能利用率为102.46%。

可见,京仪装备两大主要产品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半导体专用工艺废气处理设备的产能利用率均已达饱和状态。且此番上市,京仪装备拟对该两大产品进行募资扩产。

问题尚未结束。

 

3.3 环评披露2022年末子公司改扩建项目验收达产,产能数据高于招股书披露数据

2022年2月21日,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安徽京仪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微电子装备产业园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批前公示”内容,公示了“安徽京仪微电子装备产业园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微电子扩建环评文件”)。

据微电子扩建环评文件,项目名称“微电子装备产业园扩建项目”(以下简称“微电子装备项目”),建设单位为安徽京仪,建设性质为扩建,建设地点为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科技孵化器9号厂房,项目总投资额100万元。该项目扩建后,安徽京仪半导体专业温控装置总产能达到1,800台,废气处理设备总产能达到1,600台。

需要指出的是,该项安徽京仪的“微电子装备项目”已完成验收。

据广州绿网公益环境数据中心(以下简称“绿网”)披露的自验信息,项目名称“微电子装备产业园扩建项目”,运营单位为京仪装备,项目实际投资额100万元,建设性质为改扩建,建设地点为安徽芜湖鸠江区安徽芜湖鸠江区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科技孵化器9号厂房。

通过对比项目名称、项目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总投资额,安徽京仪微电子扩建环评文件中的“微电子装备项目”,与上述环保自验信息中的“微电子装备产业园扩建项目”,或系同一项目。

绿网自验信息显示,微电子装备项目的竣工时间为2022年8月10日,自验信息提交时间为2022年12月19日。即截至2022年底,安徽京仪的“微电子装备项目”或已验收达产。

但是,通过京仪装备披露的产能数据可知,上述验收达产的产能或并未体现其中。

根据环评文件以及自验信息,截至2022年底,安徽京仪半导体专业温控装置总产能或至少为1,800台。而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底,子公司安徽京仪的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的产能为1,167台。两者显然存在矛盾。

需要说明的是,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对外揭示价值的重要渠道,也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判断和决策的基本依据。

 

3.4 2023年8月,信披工作评价对上市公司信披真实性、准确性提出新要求

2023年8月4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9号——信息披露工作评价》(以下简称“工作评价”)。

据工作评价第六条规定,上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进行评价,重点关注下列方面:披露的信息是否以客观事实或者具有事实基础的判断和意见为依据;披露的信息是否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否存在虚假记载或者不实陈述。

第七条指出,上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性进行评价,重点关注下列方面:披露的信息是否出现关键文字或者数字错误,错误的影响程度;披露的信息是否存在歧义、误导性陈述。

第八条指出,上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进行评价,重点关注下列方面:披露的信息是否完整,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提供的文件是否齐备。

由此可见,随着两交易所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的最新修订,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要求更加系统和完备。在此背景下,关于京仪装备主要产品2022年的产能数据,环评信披与招股书存在矛盾。

此番上市,京仪装备能否迎来市场的“掌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