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迪智驱:研发人员已离职退股却“慢半拍” 产能数据与环评对垒现疑云

《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 冷云/作者 易溪 南江/风控

“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假如靠着一个产品,然后从头到尾不创新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不断地去开发新产品。我们这个企业从此岸走到彼岸的过程中,有这么多创新的‘小船’来送我们。” 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迪智驱”)的实控人卢晓蓉如是说。

然而,截至2021年年末,瑞迪智驱超九成员工学历在大专及以下,超七成研发人员学历为大专及以下;同期,瑞迪智驱的研发投入占比不及同行均值,以及研发人员薪酬低于同行均值。另外,瑞迪智驱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不如管理、销售人员的平均薪酬。

在此背景下,瑞迪智驱的核心技术对应专利的研发人员兼技术经理廖世全“出走”,随后加入瑞迪智驱的同业公司。需要指出的是,廖世全在入职同业公司时,其却仍对瑞迪智驱的员工持股平台持股,直到三个月后才退出该持股平台。对此瑞迪智驱内控制度或遭拷问。此外,招股书披露的电磁制动器的产能,与环评报告现“不同版本”,信披现疑云。

 

一、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均值,研发人员薪酬低于销售及管理人员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瑞迪智驱称其拥有行业较为领先的技术研发水平。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瑞迪智驱超九成员工学历在大专及以下,超七成研发人员学历为大专及以下。另外,瑞迪智驱的研发投入占比不及同行均值,而且2021年其研发人员薪酬低于同行均值。

 

1.1 瑞迪智驱自称拥有行业较为领先的技术研发水平,且精密传动件产品定位于中高端

据瑞迪智驱签署日期为2022年12月21日的招股书(以下简称“招股书”),瑞迪智驱致力于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产品包括精密传动件、电磁制动器和谐波减速机等,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电梯等领域。

并且,瑞迪智驱称,其依靠突出的技术研发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和快速响应的服务优势,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另外,瑞迪智驱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技术为先导的发展模式,拥有行业较为领先的技术研发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据签署日期为2022年11月28日的关于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第二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以下简称“二轮问询回复”),瑞迪智驱的精密传动件产品主要定位于中高端。

然而,瑞迪智驱九成以上员工的学历在大专及以下。

 

1.2 大专及以下学历员工超九成,超七成研发人员的学历为大专及以下

据招股书,2019-2021年末及2022年6月末,瑞迪智驱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人数分别为7人、8人、5人、5人,本科学历员工人数分别为47人、50人、63人、59人,大专及以下学历员工人数分别为742人、825人、951人、981人。同期,大专及以下学历员工占当期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3.2%、93.4%、93.3%、93.88%。

经《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测算,2019-2021年末及2022年6月末,瑞迪智驱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人数分别为54人、58人、68人、64人。

另外,据招股书,2019-2021年末及2022年6月末,瑞迪智驱的技术人员人数分别为65人、74人、103人、118人。

据出具日期为2022年9月27日的关于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之回复(以下简称“首轮问询回复”),截至2020年12月31日,瑞迪智驱的研发人员中,教育程度为硕士及以上的人数为5人,占比为6.76%;教育程度为本科的人数为17人,占比为22.97%;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下的人数为52人,占比为70.27%。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瑞迪智驱的研发人员中,教育程度为硕士及以上的人数为3人,占比为2.91%;教育程度为本科的人数为21人,占比为20.39%;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下的人数为79人,占比为76.7%。

此外,瑞迪智驱表示,在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人员数量2021年末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员工离职所致。同时,本科和大专人员小幅增长,大专以下人员增长较多。此外,大专以下人员增长较多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其在研项目的开展包括较多的测试、加工和检测,相关工作更需要人员的实践经验,对学历的要求不高。

也就是说,2020-2021年年末,瑞迪智驱的研发人员中,超七成员工学历为大专及以下。

不仅如此,报告期各期,瑞迪智驱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均低于同行均值。

 

1.3 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均值,且2021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不足同行均值

据招股书,报告期内,瑞迪智驱不存在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情况。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瑞迪智驱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2%、3.79%、3.79%、4.07%。

据招股书,瑞迪智驱选取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恩精工”)、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大力德”)、浙江通力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力科技”)、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尔股份”)等5家公司作为其同行可比公司。

根据上市5家同行可比公司的年报,2019-2021年,德恩精工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3%、2.01%、1.56%,中大力德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分别为4.95%、5.11%、5.48%,泰尔股份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分别为5.56%、5.58%、5.3%,通力科技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分别为3.47%、3.41%、4.14%,绿的谐波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分别为13.04%、11.1%、9.28%。

2019-2021年,上述5家同行公司的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5.75%、5.44%、5.15%。

不难看出,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瑞迪智驱的研发投入占比均低于同行均值。

据首轮问询回复,报告期内,瑞迪智驱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可比公司大部分已上市,资金实力和融资渠道具有一定优势。

并且,据招股书,2019-2021年,中大力德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分别为11.77万元/年/人、13.66万元/年/人、17.48万元/年/人,泰尔股份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分别为9.42万元/年/人、5.37万元/年/人、7.55万元/年/人,通力科技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分别为9.43万元/年/人、9.52万元/年/人、13.27万元/年/人,绿的谐波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分别为12.02万元/年/人、14.75万元/年/人、21.35万元/年/人。

2019-2021年,上述4家同行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的均值分别为10.66万元/年/人、10.82万元/年/人、14.91万元/年/人。

需要说明的是,德恩精工存在将研发技术人员工资计入生产成本的情况。报告期内,德恩精工定期报告未披露专门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故未列出德恩精工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进行对比。

2019-2021年,瑞迪智驱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分别为10.45万元/年/人、11.08万元/年/人、10.7万元/年/人。

可见,2019-2021年,同行可比公司的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均值持续增长,而瑞迪智驱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在2020年略有增长后,至2021年下降,低于同行均值。

据首轮问询回复,瑞迪智驱研发人员人均薪酬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相差不大,同行业个别上市公司薪酬较高,一个因素是上市以后员工薪酬水平得到提升,另一个因素是地区差异。

不仅如此,2021年,瑞迪智驱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不及管理、销售人员平均薪酬。

 

1.4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低于管理、销售人员平均薪酬,2021年差额拉大

据招股书,瑞迪智驱销售人员的平均薪酬分别为26.53万元/年/人、25.36万元/年/人、32.69万元/年/人、16.49万元/年/人,瑞迪智驱管理人员的平均薪酬分别为15.45万元/年/人、15.96万元/年/人、20.66万元/年/人、10.75万元/年/人。

由此可见,报告期各期,即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瑞迪智驱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均低于销售、管理人员的平均薪酬。经《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测算,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瑞迪智驱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与销售人员的平均薪酬的差额分别为16.08万元/年/人、14.28万元/年/人、21.99万元/年/人、11.19万元/年/人。同期,瑞迪智驱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与管理人员的平均薪酬的差额分别为5万元/年/人、4.88万元/年/人、9.96万元/年/人、5.45万元/年/人。

换言之,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瑞迪智驱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均低于销售、管理人员的平均薪酬。并且,2021年,瑞迪智驱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与销售、管理人员的平均薪酬的差额均增大。

据首轮问询回复,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内,销售人员平均薪酬较高,主要是因为瑞迪智驱销售模式决定了销售人员数量少而精,销售人员从业经验丰富,各层级薪酬差异不大。而瑞迪智驱研发人员、管理人员人数较多,各层级薪酬差异大,低收入员工占比较高,拉低了平均薪酬。同级别总监及以上平均薪酬,瑞迪智驱研发和管理人员高于销售人员,同级别基层管理员工的平均薪酬和销售人员差异明显。

这其中,瑞迪智驱称其拥有行业较为领先的技术研发水平,产品主要定位于中高端,其超七成研发人员系大专及以下学历,是否具备合理性?研发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是否会对瑞迪智驱创新能力及持续研发能力造成影响?在薪酬水平低于同行情况下,瑞迪智驱在人才招聘中是否并不具备竞争优势?进一步而言,瑞迪智驱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是否与相关人员学历水平“挂钩”?未来,瑞迪智驱如何在人才招聘中获取竞争优势吸引人才?若通过提薪吸引人才,是否将增加营业成本挤压利润空间?

对此,瑞迪智驱表示,公司以项目型产品升级研发为主,研发过程中测试、加工和检测较多。在工艺改进和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需要生产经验丰富、技术水平熟练的技工人员。具体详见瑞迪智驱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意见第6点回复。

具体来看问询回复,据瑞迪智驱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意见第6点回复,瑞迪智驱回复称,公司本科以上学历主要集中在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其产品的研发模式以项目型产品升级研发为主,即其针对客户提出的新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其自身的技术储备,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行精度提高、性能提升等个性化研发,所以研发团队中测试、生产人员数量较多,该等人员学历相对较低。

至此,瑞迪智驱研发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能否支撑其创新能力及持续研发能力?瑞迪智驱研发人员中超七成员工学历为大专及以下,而瑞迪智驱称研发团队中的测试、生产人员学历相对较低所致,其中,瑞迪智驱关于研发人员的划分是否准确?不得而知。

 

二、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出走”入职同业公司,现未及时退出持股平台的异象

研发投入占比不敌同行,随之而来的是,瑞迪智驱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兼技术经理廖世全、员工孙博宇离职后,均入职瑞迪智驱的同业公司。

 

2.1 廖世全为核心技术电磁制动器定制化设计技术的研发人员,且为技术经理

据首轮问询回复,截至签署日期2022年9月27日,瑞迪智驱总共掌握五项核心技术,其中一项核心技术为电磁制动器定制化设计技术,该核心技术共有12项对应的专利,其中六项专利的主要发明人均包括廖世全。

需要说明的是,在申请上述专利时,廖世全为瑞迪智驱的技术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2019-2021年,瑞迪智驱一半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均来自电磁制动器。

 

2.2 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电磁制动器累计创收9亿元,且2021收入占比超六成

据招股书,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销售收入分别为2.02亿元、2.33亿元、3.28亿元、1.37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5.75%、58.47%、60.27%、47.33%。

由此可见,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的销售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2021年电磁制动器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超六成。此外,经《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测算,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的销售收入总计为9亿元。

然而,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廖世全成为瑞迪智驱的同业公司的主要人员及股东。

 

2.3 2018年廖世全成为宝利成的股东兼经理,宝利成与瑞迪智驱的产品均涉及电磁制动器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成都宝利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利成”)成立于2017年11月22日。截至查询日期2023年2月27日,宝利成的住所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尚石路729号,其股东结构为孙博宇、万建英分别持股59%、41%。并且,孙博宇任执行董事兼经理。

据宝利成的变更信息,2018年10月29日至2019年11月4日,廖世全持有宝利成36%的股权;2019年11月5日至2023年1月12日,廖世全持有宝利成15%的股权;2023年1月13日至查询日期2023年2月27日,廖世全未持有宝利成股权。

此外,2018年10月29日至2022年4月17日,廖世全任宝利成经理;之后至查询日期2023年2月27日,廖世全不再担任宝利成经理。

即,2018年10月,廖世全入职宝利成,担任经理。与此同时,廖世全成为宝利成的股东,持股36%。此后至2022年4月,廖世全辞任宝利成经理。至2023年1月,廖世全退出宝利成。

蹊跷的是,廖世全退出宝利成后,宝利成的电子邮箱持有人或仍系廖世全。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域名“farise-tech.com”的主办单位系宝利成(以下简称“宝利成官网”)。

据宝利成官网,截至查询日期2023年2月27日,宝利成的联系邮箱为liaoshiquan@farise-tech.com。

不难看出,宝利成的联系邮箱的前缀“liaoshiquan”,与廖世全的姓名拼音一致,其后缀为宝利成官网的域名。是否意味着,宝利成的联系邮箱的持有者为廖世全?进一步来讲,廖世全是否仍任职于宝利成?尚待解答。

需要指出的是,宝利成或为瑞迪智驱的竞争对手,且涉及的领域与廖世全为瑞迪智驱研发的核心技术有关。

据宝利成官网,截至查询日期2023年2月27日,宝利成是一家电磁制动器生产厂家,其拥有自身的产品设计开发团队,拥有从关键零件到成品装配的生产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梯、数控机床、印刷机械、物流自动化设备、机械手、电机等行业。

截至查询日期2023年2月27日,宝利成主要经营电磁制动器、账套、同步带轮、链轮、齿轮、联轴器以及紧密零部件等产品加工。其中,宝利成的制动器产品包括电磁制动器、伺服电机制动器、叉车制动器。

反观瑞迪智驱的主营业务情况,据招股书,瑞迪智驱从事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产品包括精密传动件、电磁制动器和谐波减速机等,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电梯等领域。

其中,据招股书,瑞迪智驱的电磁制动器产品包括通用制动器、伺服制动器、电梯制动器,精密传动件产品包括账套、同步轮、柔性联轴器。

不难看出,瑞迪智驱与宝利成存在产品及其应用领域重叠的情况,涉及电磁制动器、同步轮等产品,并且瑞迪智驱与宝利成同为成都企业,面对的市场是否也存在“交叠”?

另外,瑞迪智驱与宝利成存在竞争的领域涉及电磁制动器产品。而廖世全为瑞迪智驱的核心技术“电磁制动器定制化设计技术”的研发人员,且为瑞迪智驱的技术经理。至此,瑞迪智驱是否面临核心技术泄密风险?不得而知。

无独有偶,瑞迪智驱另一员工孙博宇离职后也在宝利成任职。

 

2.4 2022年孙博宇接替廖世全成为宝利成经理以及股东,其曾系瑞迪智造员工

据招股书,2018年8月,由于从瑞迪智驱离职,孙博宇与焦景凡签署《出资份额转让协议》,孙博宇将其持有的65万元合伙份额转让给焦景凡,焦景凡向其支付68.96万元对价。

考虑到孙博宇对瑞迪智驱的贡献,本次孙博宇并未完全退出,瑞迪智驱同意孙博宇继续持有21.58万元合伙份额并由焦景凡代持,2018年9月,孙博宇向焦景凡退回22.89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期2022年12月21日,焦景凡持有瑞迪智驱8.03%的股权,并担任瑞迪智驱的董事兼副总经理。

此后,据招股书,2019年10月,因个人原因,孙博宇与瑞迪智驱商议决定不再保留其在成都迪英财务咨询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迪英咨询”)的21.58万元合伙份额并全部转让给焦景凡,焦景凡向其支付对价23.74万元。至此,孙博宇不再持有迪英咨询合伙份额,焦景凡与孙博宇的代持解除。

随后,孙博宇入职宝利成,并成为主要人员兼股东。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2022年4月18日至查询日期2023年2月27日,孙博宇任宝利成执行董事兼经理;2023年1月13日至查询日期2023年2月27日,孙博宇持有宝利成59%的股权。

其中,2022年4月18日,宝利成的高级管理人员由廖世全变更为孙博宇。2023年1月13日,宝利成的股东由王权、廖世全变更为万建英、孙博宇。

也就是说,廖世全从瑞迪智驱离职后入职宝利成并任其股东,而后在2022-2023年期间离职及退股,然而接替廖世全职位以及股权的孙博宇,亦曾系瑞迪智驱的员工。

需要指出的是,廖世全入职宝利成的时候,或仍未从瑞迪智驱处离职,令人唏嘘。

 

2.5 瑞迪智驱股权激励协议规定,离职员工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退出持股平台

据首轮问询回复,瑞迪智驱2016年9月1日股东会决议通过了股权激励计划,具体安排以签署的《合伙协议》、《合伙补充协议》相关约定为准。《合伙协议》中明确了合伙人名单(即为受激励对象)、认缴出资额(即为受激励份额),出资方式为货币,约定缴付期限为2016年9月20日(即为授予日)。

另外,对于未满服务期主动离职的员工,《合伙补充协议》约定,自《合伙补充协议》签署至瑞迪智驱上市满一年期间,员工主动离职的,必须在离职之日20个工作日之内将其在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一次性转让给执行事务合伙人或其指定的人员后退出合伙企业。

 

2.6 2018年10月廖世全入职宝利成,其于2019年1月退出瑞迪智驱的持股平台

据招股书,截至签署日期2022年12月21日,成都瑞致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瑞致咨询”)为瑞迪智驱的股权激励持股平台,持有瑞迪智驱2.33%的股权。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廖世全持有瑞致咨询的份额;此后至查询日期2023年2月27日,廖世全不再持有瑞致咨询的份额。

可见,瑞迪智驱主动离职的员工必须在离职之日20个工作日之内将其在持股平台所持有的份额转让出去。廖世全于2019年1月退出瑞迪智驱的持股平台瑞致咨询。而前文提到,廖世全于2018年10月入职宝利成。

也就是说,廖世全入职同业公司宝利成时,或仍未从瑞迪智驱处离职。对此,瑞迪智驱是否知情?其内控制度是否完善?或该“打上问号”。

此外,瑞迪智驱的前员工孙博宇从瑞迪智驱离职后也入职宝利成。值得一提的是,孙博宇从瑞迪智驱离职一年多时间后,才从其持股平台退出。

同样的异象还在上演。

 

2.7 孙博宇2018年8月从瑞迪智驱离职,一年后才完全退出瑞迪智驱的持股平台

据招股书,截至签署日期2022年12月21日,成都迪英财务咨询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迪英咨询”)为瑞迪智驱的股权激励持股平台,持有瑞迪智驱7.77%的股权。

前文提到,2018年8月,孙博宇从瑞迪智驱离职。此时,考虑到孙博宇的贡献,瑞迪智驱同意孙博宇继续持有部分迪英咨询的份额。直至2019年10月,因个人原因,孙博宇决定不再持有迪英咨询的合伙份额并将其全部转让给焦景凡。至此,孙博宇不再持有迪英咨询的合伙份额。

即,2018年8月孙博宇从瑞迪智驱离职。直至2019年10月,孙博宇才完全退出瑞迪智驱的持股平台。

这其中,廖世全从瑞迪智驱离职后,加入宝利成,且宝利成的业务、产品与瑞迪智驱存在重叠。鉴于廖世全为电磁制动器产品的核心技术的主要研发人员之一,凑巧的是,宝利成的产品也包括电磁制动器。前述情形是否说明廖世全在宝利成也从事研发工作,研发成果是否与瑞迪智驱的研发成果相关?未来瑞迪智驱是否面临核心技术泄密风险?瑞迪智驱对廖世全、孙博宇入职同业公司宝利成是否知情?瑞迪智驱对已离职且入职同行公司的员工,让其继续持有持股平台的份额是否合理?其中廖世全是否尚未从瑞迪智驱离职就已为宝利成服务?瑞迪智驱的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并有效执行?

对此,瑞迪智驱表示,廖世全与孙博宇仅为公司一般员工,非核心技术人员,不存在核心技术泄密风险,离职后均已严格按照公司内控制度要求办理完结相应的离职手续,入职宝利成是其个人行为,与瑞迪智驱无关。

但无可否认的是,廖世全曾为瑞迪智驱的技术经理,且为瑞迪智驱核心技术“电磁制动器定制化设计技术”对应的六项专利发明人之一,如何为一般员工?并且,2021年,该核心技术对应的产品为瑞迪智驱贡献超六成主营业务收入。作为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廖世全离职后入职同业公司,并未及时退出瑞迪智驱的员工持股平台?瑞迪智驱对于人员流动性的内控是否有效实施?仍存疑待解。

 

三、主要产品产能数据与环评报告“对不上”,信息披露真实性迷雾重重

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窗口。而瑞迪智驱招股书披露的电磁制动器的产能,或与环评报告披露的数据“不匹配”。

 

3.1 2019-2021年,电磁制动器的年产能均超过83万套累计产量超405万套

上文提及,瑞迪智驱的主营业务为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产品包括精密传动件、电磁制动器和谐波减速机等。

即,电磁制动器系瑞迪智驱的主要产品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2019-2021年,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的年均产能在83万套以上,产量合计超400万套。

据招股书,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的产能分别为83.03万套、115.03万套、205.4万套、102.7万套,产量分别为80.51万套、118.14万套、206.78万套、81.59万套,销量分别为79.35万套、116.92万套、197.58万套、79.93万套。同期,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6.97%、102.7%、100.67%、79.45%。

不难看出,2019-2021年,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的年产能均超过83万套。并且,经《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测算,2019-2021年,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的产量合计达405.43万套。

此外,瑞迪智驱仅通过其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厂区生产电磁制动器。

 

3.2 总共有3处生产厂区,其中仅由位于双流区的厂区负责生产电磁制动器

据招股书,截至2022年8月31日,瑞迪智驱有3家控股子公司,分别为四川瑞迪佳源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迪佳源”)、眉山市瑞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通机械”)、J.M.S. Europe B.V.(以下简称“J.M.S)。

需要说明的是,J.M.S从事传动件的采购、销售、设计及负责在中国和欧洲地区物流配送。除上述子公司外,瑞迪智驱未持有其他公司股份。

据首轮问询回复,截至签署日期2022年9月27日,瑞迪智驱及控股子瑞迪佳源、瑞通机械的生产厂区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眉山市丹棱县和眉山市经济开发区三个区域,其中眉山市丹棱县和眉山市经济开发区两处厂区,主要集中从事精密传动件的相关业务。另外,成都市双流区作为瑞迪智驱总部,除兼具管理职能外,还包括瑞迪智驱的主要产品电磁制动器、精密传动件以及谐波减速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

可知,截至2022年9月27日,瑞迪智驱总共有3处生产厂区,其中仅由位于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大道中四段909号的厂区负责生产电磁制动器。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5月,瑞迪智驱双流区厂区电磁制动器的产能仅为20万套/年。

 

3.3 2011年至2022年5月,双流区厂区生产电磁制动器的产能为20万套/年

据据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披露的瑞迪智驱编制日期为2022年5月的瑞迪智驱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自成立至编制日期2022年5月,瑞迪智驱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生产厂区进行过4次环评。其中,建设内容中涉及电磁制动器的产能调整的项目有3个,分别为成都瑞迪机械实业有限公司精密机械机电及风能核能设备制造项目(以下简称“精密机械机电及风能核能设备制造项目”)、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喷漆房与摩擦片加工区域改扩建项目(以下简称“喷漆房与摩擦片加工区域改扩建项目”)、电磁制动器扩能项目。

其中,精密机械机电及风能核能设备制造项目已验收并投产,验收文号为双环验〔2011〕57号,实际建设内容为年产精密传动件580万套、电磁制动器20万套。

另外,喷漆房与摩擦片加工区域改扩建项目的环评批复为成双环承诺环评审[2021]29号,截至编制日期2022年5月,该项目处于验收阶段,计划2022年4月完成环保验收后投产。其中,该项目的实际建设内容为增加电磁制动器生产规模至360万件。

此外,电磁制动器扩能项目的环评批复为成双环承诺环评审[2022]3号。截至编制日期2022年5月,电磁制动器扩能项目处于在建状态,暂无实际建设内容,计划2024年5月投入运营。其中,该项目拟新增电磁制动器359万套/年的生产能力

由上可知,2011年至2022年5月,关于电磁制动器的产能,瑞迪智驱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厂区或仅有精密机械机电及风能核能设备制造项目竣工验收,该项目年产20万套电磁制动器。

此外,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截至编制日期2022年5月,瑞迪智驱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生产厂区的现有工程已建成的产品方案包括电磁制动器,其实际产量为20万套。

也就是说,2011年8月至2022年5月,瑞迪智驱的电磁制动器产能或为20万套/年。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招股书披露,2019-2021年,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的产能均超过83万套。然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显示,2011年8月至2022年5月,瑞迪智驱的电磁制动器的产能或仅为20万套/年。倘若按照电磁制动器处于满产的状态计算,每年生产20万套电磁制动器,2019-2021年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的产量合计为60万套,对比招股书披露的405.43万套产量,相差345.43万套。至此,招股书披露的电磁制动器产能与环评文件数据“对不上”。这是否意味着,瑞迪智驱关于电磁制动器的产能涉嫌虚假陈述?

对此,瑞迪智驱表示,2021年7月公司收到成都市双流区生态局关于《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喷漆房与摩擦片加工区域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同时于2022年1月通过了相关环评验收,公司将电磁制动器产能由 20万件/年扩大至360万件/年。

然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显示,截至编制日期2022年5月,电磁制动器,其实际产能为20万套/年。同时,喷漆房与摩擦片加工区域改扩建项目(全称为“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喷漆房与摩擦片加工区域改扩建项目”)处于验收阶段。该项目的实际建设内容为增加电磁制动器生产规模至360万件。

另外,招股书披露,2022年1-6月,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的产能为102.7万套。若电磁制动器产能为360万套/年,2022年以6个月计算,2022年1-6月瑞迪智驱的电磁制动器产能为180万套。可见,关于瑞迪智驱电磁制动器2022年1-6月的产能,招股书与环评报告披露的产能或仍存矛盾。

对此,瑞迪智驱称其于2022年1月通过相关环评验收后,将电磁制动器产能由20万件/年扩大至360万件/年,又能否站得住脚?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上述问题拷问之下,瑞迪智驱未来能否经受住考验?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