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 宁致/作者 浮生 西洲/风控
轴承是机械转动轴的支撑。作为“工业的关节”,它无疑是主机性能、功能和效率的重要保证。而被称为轴承之乡的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拥有50多年轴承产业发展史。目前,新昌县共有600余家不同规模的轴承企业,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菱股份”)在其中的竞争中,是“排头兵”还是“吊车尾”?
2019-2021年,斯菱股份业绩稳步上涨。但值得注意的是,斯菱股份毛利率走势异于同行均值,且其2021年的收现比、净现比均不足1。此外,斯菱股份专利数量在同行排名靠后的背景下,一名在斯菱股份任职已超六年的核心技术人员离职。
另一方面,斯菱股份两大主要产品的真实产能数据,均与环评文件信披存出入,其中逾千万套轮毂轴承产能或“不翼而飞”。雪上加霜的是,斯菱股份于2021年当年竣工验收的两个建设内容主要系购置设备的项目,合计投资额超千万元。然而,2021年斯菱股份在建工程转固金额、购置设备金额、固定资产增加额,均远低于两个项目的实际投资额。而这是否意味着,斯菱股份存在推迟转固以美化报表的情形?存疑待解。
毛利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可以看作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的投入产出率。
近年来,斯菱股份营收净利均逐年上升。但在“靓丽”业绩背后,斯菱股份毛利率变动趋势与行业相悖,个中合理性值得进一步探究。且2021年,斯菱股份的净现比、收现比均不足1。
1.1 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逐年增长,2021年净利润增幅超100%
据2022年9月2日签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上会稿)》(以下简称“招股书”),2019-2021年,斯菱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亿元、5.25亿元、7.15亿元,2020-2021年分别同比增长69.41%、36.03%。
2019-2021年,斯菱股份的净利润分别为2,493.47万元、4,168.67万元、9,069.23万元;2020-2021年分别同比增长67.18%、117.56%。
可见,2020-2021年,斯菱股份营收、净利均逐年增长。
然而,在“靓丽”业绩背后,斯菱股份收现比、净现比均不足1,且毛利率走势存在异常。
1.2 2019-2021年净现比走低,2021年净现比、收现比均不足1
据招股书,2019-2021年,斯菱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105.55万元、5,961.49万元、6,377.77万元。
即2019-2021年,斯菱股份的净现比分别为2.45、1.43、0.7。
此外,2019-2021年,斯菱股份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2,939.04万元、5,439.62万元、6,311.51万元。
即2019-2021年,斯菱股份的收现比分别为0.95、1.04、0.88。
不难发现,近年来,斯菱股份净现比及收现比均呈下降趋势。到了2021年,收现比及净现比均不足1。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斯菱股份毛利率的变动趋势异于同行。
1.3 近三年毛利率整体上升,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逐年下滑
据招股书,2019-2021年,斯菱股份毛利率分别为23.58%、24.37%、24.1%。
此外,斯菱股份选取了四家同行业可比公司,分别是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洋股份”)、杭州雷迪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迪克”)、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丰股份”)、温州市冠盛汽车零部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盛股份”)。
2019-2021年,斯菱股份上述4家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0.79%、29.24%、23.09%。
也即是说,2019-2021年,斯菱股份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平均值逐年下降,而斯菱股份毛利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已高于可比公司,变动趋势或异于同行。
二、任职超六年的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称报告期内无重大变动合理性存疑
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之一。
然而,相较同行,斯菱股份专利数量“向后看齐”。不仅如此,斯菱股份一名曾任职超六年的核心技术人员于报告期内离职,招股书却称报告期内核心技术人员不存在重大变动,合理性存疑。
2.1 截至2021年末,斯菱股份专利数量在行业中“向后看齐”
据招股书,截至2021年12月31日,斯菱股份共有57项专利。
据光洋股份2021年度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光洋股份拥有39项发明专利,29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专利。
也就是说,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光洋股份共有341项专利。
据兆丰股份2021年度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兆丰股份取得授权专利共96项。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雷迪克母公司共取得51项专利,冠盛股份母公司取得94项专利。
不难看出,截至2021年末,斯菱股份专利数量同行排名中靠后。
除此以外,斯菱股份研发人员薪酬或开启“比惨模式”。
2.2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低于同行均值,也低于自身销售人员及管理人员平均薪酬
据签署日期为2022年9月26日的《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之回复》(以下简称“首轮问询回复”),2019-2021年,斯菱股份销售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9.22万元、10.98万元、13.35万元,管理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12.41万元、12.02万元、13.72万元,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9.36万元、8.92万元、11.46万元。
对比不同岗位人员的薪酬情况不难发现,2020-2021年,斯菱股份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均低于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
事实上,2019-2021年,斯菱股份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也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经《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测算,斯菱股份可比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均值分别为10.98万元、11.98万元、13.2万元。
显然,2020-2021年,斯菱股份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不仅在斯菱股份各岗位中“垫底”,也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事情并未结束,在斯菱股份任职多年的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招股书却“一笔带过”。
2.3 自2012年起,核心技术人员袁泽金任技术研发中心副经理
据2015年2月4日签署的《浙江省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转让说明书》(以下简称“公开转让说明书”),斯菱股份共有5名核心技术人员,分别是姜岭、王健、李留勇、陈帅斌、袁泽金。
其中,袁泽金自2012年9月至公开转让说明书签署日2015年2月4日,均担任斯菱股份技术研发中心副经理。
据2017年4月27日签署的《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16年年报”),报告期内,斯菱股份新增核心员工6名,分别为陈帅斌、袁泽金、顾松林、张炳安、张一民和何益民。
其中,袁泽金的履历显示,其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任研发中心副经理;2016年10月至签署日担任圆锥事业部技术部经理。
据2016年年报,斯菱股份共有核心技术人员5名,分别是姜岭、李留勇、王健、陈帅斌和袁泽金。
由此可见,袁泽金自2012年起是斯菱股份的核心技术人员之一。
2.4 2019年2月,斯菱股份核心员工及核心技术人员袁泽金提出离职
据2019年4月17日签署的《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18年年报”),截至2018年12月31日,斯菱股份的12名核心员工,分别是陈帅斌、袁泽金、顾松林、张一民、何益民、俞海松、田如强、徐春风、吕侃侃、辛雪梅、郑车和陈丽珍。2019年2月,核心员工袁泽金提出离职。
而斯菱股份2017年年报中,斯菱股份并未披露核心技术人员存在变动情况。
2.5 关于任职超过六年的核心技术人员袁泽金离职的信披,招股书或“一笔带过”
据招股书,2019年3月,斯菱股份股权激励对象袁泽金离职退股。而除此之外,招股书中并没有披露其他关于袁泽金的信息。
而招股书的报告期是2019-2021年。即核心技术人员袁泽金在报告期内离职,斯菱股份招股书对此却并未披露。
同时,招股书显示,截至签署日2022年9月2日,斯菱股份核心技术人员为姜岭、刘丹、王健和李留勇4人。报告期内,核心技术人员不存在重大变动。
对比公开转让说明书及年报信披内容不难发现,基于招股书的报告期在2019-2021年,在斯菱股份任职超过六年的核心技术人员袁泽金于2019年离职,是否属于招股书报告期内的核心人员的重大变动?对此,斯菱股份衡量核心技术人员不存在重大变动的标准是否合理?存疑待解。
问题尚未结束。
三、轮毂轴承单元产能现不同版本,三年时间或“缩水”至不足两成
轮毂轴承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承载重量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而轮毂轴承单元也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是将轮毂轴承、法兰、轮毂与刹车盘等主要零部件一体化集成的零部件。
其中,关于斯菱股份的主要产品之一轮毂轴承单元的真实产能数据,招股书与环评文件信披现矛盾。
3.1 招股书显示,2018年主要产品轮毂轴承单元年产能为57.39万套
据招股书,斯菱股份主要产品可分为轮毂轴承单元、轮毂轴承、离合器、涨紧轮及惰轮轴承和圆锥轴承等4个系列。
其中,2019-2021年,斯菱股份轮毂轴承单元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83%、41.06%、41.78%;轮毂轴承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2%、34.51%、30.11%。
据招股书以及2021年12月29日签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以下简称“2021年招股书”),2018-2021年,斯菱股份轮毂轴承单元的产能分别为57.39万套、77.74万套、239.2万套、290.03万套。同期,轮毂轴承单元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6.88%、80.13%、81.78%、86.9%。
可见,近年来,斯菱股份轮毂轴承单元产能及产能利用率均逐年上升。
但奇怪的是,招股书披露的上述轮毂轴承单元产能,与环评文件矛盾。
3.2 早在2015年,斯菱股份一项年产300万套轮毂轴承单元的项目已验收
据浙江新昌县政府2015年11月13日发布的《关于浙江斯菱汽车轴承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套高端轮毂轴承单元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公示》(以下简称“300万套轮毂轴承单元验收公示”),2015年11月13日,新昌县环境保护局拟对浙江斯菱汽车轴承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套高端轮毂轴承单元建设项目,办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手续。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两公开一监督的要求,现将项目名称予以公布。公示时间为2015年11月13日-2015年11月20日。
即从项目名称来看,上述于2015年验收的项目,建成后或具备成年产300万套高端轮毂轴承的生产能力。
也就是说,倘若上述项目投产,截至2015年年末,斯菱股份或已具备至少300万套轮毂轴承单元的年生产能力。然而,招股书披露,2018-2021年斯菱股份轮毂轴承单元的产能分别为57.39万套、77.74万套、239.2万套、290.03万套。个中是缘于2015年验收的项目,并未在验收当年或次年进行投产,直到2020年才释放其中的产能?还是斯菱股份招股书披露轮毂轴承单元的产能“大缩水”?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信披矛盾背后,或非生产线改造所致。
3.3 曾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或非造成上述产能“缩减”的原因
历史上,斯菱股份曾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
据招股书,斯菱股份在2010-2016年经历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斯菱股份进行了一系列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生产工艺技术的升级和组织内部结构的优化。2010年,斯菱股份在原有第一代轮毂轴承的基础上,开发并生产了第三代、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产品结构得到了优化。
同年,斯菱股份开始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从而提高产线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也即是说,斯菱股份曾对其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但主要改造升级时间或为2010年。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或并非造成斯菱股份轮毂轴承单元产能“腰斩”的原因。
而问题并未结束。斯菱股份另一主要产品轮毂轴承的产能亦存在异常。
四、产能数据与环评文件对垒,逾千万套轮毂轴承产能“去哪儿了”
上述问题仅为“冰山一角”。
实际上,与轮毂轴承单元同为斯菱股份主要产品的轮毂轴承,产能数据也现与环评文件矛盾的情形。
4.1 截至2020年末,子公司优联轴承或已具备600万套轮毂轴承的年产能
前文提及,轮毂轴承及轮毂轴承单元均是斯菱股份的主要产品之一。
据招股书,截至签署日2022年9月2日,浙江优联汽车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联轴承”)及新昌县开源汽车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源轴承”)均是斯菱股份全资子公司。
据浙江省政府2020年12月7日公示的《浙江优联汽车轴承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套高精度汽车轮毂轴承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报告》(以下简称“600万套轮毂轴承验收报告”),2018年6月,优联轴承开工建设“年产600万套高精度汽车轮毂轴承建设项目(以下简称‘600万套轮毂轴承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8月竣工,2020年12月2日完成项目验收。
600万套轮毂轴承验收报告显示,该项目的运营单位是优联轴承,建设地点位于新昌工业园区沿江东路1号(以下简称“优联轴承厂区”),建设完成后实际生产能力为年产600万套高精度汽车轮毂轴承。
由此可知,截至2020年末,斯菱股份子公司优联轴承或已具备年产600万套轮毂轴承的生产能力。
4.2 2021年度,子公司开源轴承或已具备800万套轮毂轴承的年产能
据浙江新昌县政府2021年6月公示的《关于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万套轮毂轴承技术改造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公示》(以下简称“800万套轮毂轴承验收公示”),2021年4月,斯菱股份开始建设《年产800万套高端轮毂轴承技术改造项目》(以下简称“800万套轮毂轴承项目”)。
同月,“800万套轮毂轴承项目”竣工。该项目租用开源轴承位于大道东路969号现有厂房(以下简称“开源轴承厂区”),总建筑面积9,042.6平方米。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实际生产能力为年产800万套轮毂轴承。
可见,截至2021年末,斯菱股份子公司开源轴承或已具备年产800万套轮毂轴承的生产能力。
4.3 截至2021年末,斯菱股份或至少拥有2,600万套轮毂轴承年产能
据浙江省政府2021年6月公示的《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套高端轮毂轴承智能化技术改造扩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以下简称“1,200万套轮毂轴承验收报告”),2021年2月,斯菱股份开工建设“年产1200万套高端轮毂轴承智能化技术改造扩建项目”(以下简称“1,200万套轮毂轴承项目”),并且于2021年4月完成竣工。该项目建设地点为新昌县澄潭街道江东路3号(以下简称“斯菱股份厂区”),建设完成后实际生产能力为年产1,200万套高端轮毂轴承。
简而言之,上述三个项目建成后,截至2021年末,斯菱股份拥有的轮毂轴承产能合计或至少2,600万套。
然而,招股书披露的轮毂轴承产能数据却与上述数据“大相径庭”。
4.4 招股书披露,2020-2021年斯菱股份轮毂轴承产能为1,014.21万套
据招股书及2021年招股书,2018-2021年,斯菱股份轮毂轴承的产能分别为603.98万套、750.49万套、1,014.21万套、1,014.21万套。
显然,2020年及2021年,斯菱股份的轮毂轴承的年产能并未发生变化。
对比可知,以2021年末为时点,招股书披露的轮毂轴承的年产能,比上述三个通过环评验收项目建成后的合计产能少了1,585.79万套。信披异象之下,斯菱股份关于轮毂轴承的真实产能数据迷雾重重。
五、已竣工项目投资额超千万元转固不足五百万元,涉嫌“推迟转固”或美化报表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斯菱股份开工两个项目,并且两个项目均于当年竣工验收。然而,斯菱股份当年固定资产增加额,远低于两个项目的总投资额。
5.1 2021年末固定资产增加额为457.17万元,其中在建工程转入仅逾百万元
据2022年9月8日发布的天健审[2022]618号审计报告(以下简称“审计报告”),2021年,斯菱股份固定资产的增加额为457.17万元。其中购置额为312.31万元,在建工程转入额为144.87万元。
同年,斯菱股份固定资产减少金额为186.7万元。
而《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研究发现,上述斯菱股份2021年转固金额或存“蹊跷”。
5.2 2021年两项关于购置设备的项目竣工验收,合计投资金额高达1,210万元
前文提及,斯菱股份子公司开源轴承存在一项“800万套轮毂轴承项目”。该项目于2021年4月开始建设,并于同月竣工。2021年5月验收完毕。
且根据800万套轮毂轴承验收公示,该项目主要采用磨削装配一体化等技术或工艺,购置全自动涡流探伤分选机、全自动磨超设备、龙门式压滤机、全自动装配线等国产设备,形成年产800万套轮毂轴承的生产能力,实际投资额为510万元。
此外,斯菱股份还拥有一项“1,200万套轮毂轴承项目”。
1,200万套轮毂轴承验收报告显示, 该项目于2021年2月开工建设并于当年4月竣工,当年5月验收完毕。且该项目主要采用磨削装配一体化等技术或工艺,购置数控磨床、自动外圈超精机、淬火炉、半自动万能外圆磨床、轴承清洗等国产设备,实际投资额为700万元。
也即是说,2021年,斯菱股份上述两个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210万元。两个项目均是2021年开始建设,并在当年竣工验收。
不难发现,2021年斯菱股份对建设项目的总投资金额高达1,210万元,但当年,斯菱股份固定资产增加额仅为457.17万元,在建工程转入额仅为144.87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当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固定资产应当及时予以确认。
据招股书,在建工程同时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则予以确认。并且在建工程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实际成本计量。
除此之外,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工程实际成本转入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先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暂估价值,但不再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
显然,依照斯菱股份的会计政策,在建工程达到可使用状态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转入固定资产。
此外,招股书显示,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时予以确认。
至此不难发现,斯菱股份于2021年当年竣工验收的两个项目,应于当年由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该两个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系购置设备,合计投资额超千万元。然而,2021年斯菱股份在建工程转固金额、购置设备金额、固定资产增加额,均远低于两个项目的实际投资额。而这是否意味着,斯菱股份存在推迟转固以美化报表的情形?
千锤万击出深山。上述信披“迷雾”背后,斯菱股份该如何说好其“故事”?未来又能否经得起资本市场的“审视”?或只能交给时间。
免责声明:
本机构撰写的报告,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分享和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