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名研究型基金经理的成长简史
1.独立、批判、框架初成
2006年,刘辉加入了华泰证券研究所,担任汽车行业研究员,由此开启了他15年的投资生涯。他从行业头部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入手,学习、吸收优秀的思维框架,梳理、总结经济与行业研究方法体系,形成了扎实的研究功底,以及缜密的研究逻辑。
随着经验的累积,刘辉更多地会发现研究报告中的缺失与不足,并针对性地展开深入研究,从而使得视野的广度与观点的深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刘辉坦言:正是行业研究员阶段的训练与养成,使他建立了更加独立、批判的思维框架。
这也对刘辉今后的投资生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每当有人向他做推荐时,他都会反复思考推荐逻辑中的潜在问题,从不照单全收,这也成功让刘辉规避了不少投资风险。
2.沉淀、求索、厚积薄发
2008年,在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时,刘辉则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了行业基础性研究,以及宏观周期与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上。他研究了每个细分行业20年甚至30年内的行业变迁过程,深入了解了行业变迁过程中的每一影响因素,这使他对未来趋势的研判更有自信,更加准确。
所以,在2010年,国民经济刚刚恢复时,基于深度研究与长期跟踪,刘辉即成功挖掘并推荐了数只市场涨幅领先的投资标的,经此一役,他凭借深厚的研究实力,以及对投资的洞察,成功转型为一名投资新星。
3.养成、通达、游刃有余
在成为基金经理之后,刘辉曾经的研究背景让他在投资中对宏观经济有着更强的把握度与敏感度。
虽然在具体的投资组合中,个股层面更多依赖基金经理与研究团队的基本面分析,宏观面的影响更多是通过间接的方式传导的,但作为一名研究型的基金经理,刘辉则仍然坚持并强调自上而下的宏观思维。
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通达的投资理念已经成为了刘辉的一种潜意识和本能,他会结合中国经济的走向、社会发展等因素,判断可投资的大方向,与此同时,他又会在个股的基本面判断上做独立性、批判性的分析,力求实现投资标的的优选,最终再以长期反复的研究与跟踪,与上市公司共同成长,获取更大的成长收益。
4.长期持有:以成长为核心
“如果你想获得长期优异的投资回报,那么成长股或者成长型投资,这是最合适的选择之一。”
相较于价值投资而言,成长投资能带给投资者更高的投资回报。今天的价值型公司,也都曾是成长型公司,如果投资者能够在早期或者中期发现它们,坚持对它们的价值判断并长期持有,那投资者就能在今天收获惊人的投资回报。
基于以上,针对宏观经济与产业演进的长期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有效判断则显的尤为重要,换而言之,只有把握的长期趋势,才能对成长为未来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5.严苛选股:以价值为量纲
价值投资相较于成长投资,最大的优势在于风险可控。
所以,通过「自上而下」确定了成长投资的方向后,就要从价值投资的本源出发,「自下而上」严选上市公司,把关基本面,研究管理层,分析护城河,评估竞争力等价值因素。
这样选出的高质量的、能够可持续增长的优质企业,即拥有了成长投资的高收益,又结合了价值投资的优点,规避了成长投资的高风险。
6.仓位管理:以体验为目标
基于成长型企业的特质,以及所处的发展生命周期,经过严苛筛选的投资组合构成,仍然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以真正验证其成长性。由此,过程中的波动,亦在所难免。
作为基金经理,同时也应从投资者的角度,关注投资体验。因此,需要控制好个股的投资比例,并在股价波动的过程中,对于上涨而超出比例的部分兑现盈利,同时对阶段性表现不佳,导致仓位低于标准比例的标的,在复核其基本面没有问题后,加仓至原定设置,以低买高卖的动态调整,平滑组合波动,提升整体投资体验。
除此之外,还要严格地控制某一行业的持仓比例,避免单一行业持仓过重,尽可能地做到投资组合内的行业分散和均衡,力求影响盈利和波动的因素来源多元化。即在成长方向内部做均衡,避免单一行业和赛道的波动对于整体净值波动的影响。
二、2022:更多元的投资机遇
在展望新的一年时,我们需要首先回顾行将过去的一年。2021年,市场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搅扰,整体呈现较大的波动:
1、全球芯片短缺;
2、受疫情影响,中国出口企业面临较为严峻的困局;
3、大宗商品、生产原料价格上涨。
这三个因素导致了2021年整体经济降速,众多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速下行。但随着疫情、政策等诸多因素的改善,这三个因素在2022年有望由负向影响转变成正向影响。即成本下行,需求能够持续稳定或增长,那么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将有明显的向上改善。
从整体上来看,2022年较2021年而言,并不是一个特别严苛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可投资的范围和标的的数量会显著的增多。随着上述因素的缓解,2022年将有更多元的投资机会出现。
免责声明:
本机构撰写的报告,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分享和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机构撰写的报告,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